近日,市委宣传部通报了2024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苏州市教育局牵头的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上榜!一起来看——
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汇聚馆校联动合力、创新文化育人模式,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在润物细无声中持续夯实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2024年12月8日至9日,在人民大学的支持下,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在苏州成功举办。
活动中,由苏州市大中小学教师同上了一堂博物馆里大中小学思政示范“金课”,全国14000余名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直播观看。苏州“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金课”放在蜚声中外的苏州博物馆进行,将课堂搬进博物馆,将文物搬进课堂,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育人功能,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大、中、小学三个学段思政课教师与博物馆专家,围绕2023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市考察时“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还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苏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双面绣”为主线,同课异构、同题共答。
小学阶段以“一根丝,绣艺术,绣科学”为主题,从馆藏文物《万峰飞雪图》切入,有形有感;中学阶段以“一根丝,绣传统,绣现代”为主题,由博物馆建筑展开,穿插苏博专家解读,有魂有脉;大学阶段以“一根丝,绣世界,绣未来”为主题,以苏州城市发展拔升,有理有道。三个学段以“一品、一馆、一城”串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博物馆这所特殊的“大学校”里,厚植家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课程主题明确、观点鲜明,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作用,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凸显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融会互通、协同育人”的特点,交流活动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团中央、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与会领导充分肯定,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澎湃新闻、交汇点新闻等关注报道。
下一步,苏州市教育局将坚决贯彻落实好落实上级精神要求,持续高质量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大力推动“思政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贯通。2025年,区分市级层面和10个板块,充分挖掘、充分利用苏州百馆之城、百园之城、百戏之城的丰富文化历史资源,计划开展40余场相关活动,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家国情怀,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外,教育领域还有三个案例入选
让文物古迹变身新课堂——长洲县学文星阁活化利用案例
——苏州大学
多措并举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苏州科技大学
聚焦“四个课堂”打造网络思政育人新格局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恭喜以上案例获奖愿这份荣誉成为大家继续前行的动力激励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再创辉煌